产品描述

中空旋转平台,适配于形形色色的旋转运动场景。以精密轴承结合先进传动装置,实现物体精准且稳定的旋转动作。可有效取代凸轮分离器与 DD 马达,集高效工作、高精度定位、高刚性运转于一身,性价比远超同类。基于对高精度的追求,从设计到控制系统皆严格把控。与交流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协作,能进行任意角度的分段控制,是满足用户数字控制需求的实用之选,极大降低设备成本。因其突出优势,在工业生产等多种旋转运动领域广泛应用,为用户创造便捷价值。
功能特点

结构紧凑:
一体化设计精巧且规整,有效减少空间占用。电机侧接或旁轴的布置方式,能很好地适配狭窄场景,极大提升设备集成的便利性,是空间有限场合的优选。
高精度:
齿轮精度在 5 级以下,研磨精细入微。搭配高精度轴承与先进工艺,重复定位精度达 ±5 弧秒,充分满足精密应用的高精度需求。

高稳定性:
借助交叉滚子轴承支撑,预紧力设计使其可抵御多种力矩。具备刚性强劲、振动轻微的特性,保障旋转运动稳定、平顺。
负载能力:
选用高强度材质,结构设计科学优化。可承载从轻质到重型的各类物体,广泛适用于工业领域的多种应用场景。
尺寸图
型号说明
马达轴外径 | 马达凸缘高度 | 螺丝孔中心距 | 螺丝孔直径 | 马达面尺寸 | 马达轴有效长 | 要求背隙 |
∅A(h6) | D | ∅E | ∅F | □H | L | P0/P1/P2 |
产品参数
规格 | KT60-30-5-22-31*31-M3 | KT60-30-8-30-45-M3 | KT60-30-8-30-46-M4 | KT120-30-8-38.1-66.67-M4 | KT120-30-14-50-70-M4 | KT120-30-14-50-70-M5 |
减速比i | 30 | |||||
额定输出扭矩N.m | 35 | 115 | ||||
最大输出扭矩N.m | 3倍额定输出扭矩 | |||||
轴承结构 | 交叉滚子轴承 | |||||
容许轴向负载N | 2100 | 7300 | ||||
容许径向负载N | 2100 | 7300 | ||||
容许盘面转速rpm | 100 | |||||
旋转平台同心度mm | ≤0.01 | |||||
旋转平台平行度mm | ≤0.01 | |||||
倾覆力矩N.m | 180 | 520 | ||||
容许惯性力矩N.m | 15 | 50 | ||||
精度寿命h | 20000(间歇运转) | |||||
定位精度arcmin | ≤1 | |||||
反复定位精度arcsec | ≤30 | |||||
适配伺服马达W | 100 | 200-400 | ||||
适配步进马达 | 42步进 | 57-86步进 | ||||
防护等级 | 54 | |||||
润滑方式 | 长效润滑 | |||||
传动效率% | 90 | |||||
噪音db | ≤60 | |||||
重量kg | 0.9 | 4.3 | ||||
安装方式 | 任意 | |||||
设计称重kg | 10 | 40 |
应用
中空旋转平台以卓越运动控制性能成高端制造核心。自动化产线中,助插件机完成微型连接器插装,为汽车传感器提供全周向检测分度;机器人领域,支撑机械臂抓取重型部件,助医疗机器人实现血管吻合等微操作;精密场景中,驱动晶圆台旋转检测缺陷,助激光设备完成精密件多面加工,空心轴提升产线空间利用率。

产品保障
产品设计与研发:中控旋转平台在设计阶段,汇聚专业工程师团队,运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(CAD)与模拟分析软件,对产品结构、动力传输、控制逻辑等核心部分进行精细化模拟和优化,确保从源头保障产品性能的可靠性与稳定性。所有设计方案需历经多轮内部评审与测试验证,通过后方可进入生产环节。
原材料采购:严格筛选原材料供应商,建立长期稳定且高标准的合作关系。针对每一批次的原材料,均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,涵盖金属材料的成分分析、机械性能测试,电子元件的电气参数检测、可靠性测试等。只有符合或超越行业标准的原材料,才会被允许投入生产,以此确保产品基础质量。
生产过程管控:生产车间遵循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运作,引入自动化生产设备与高精度检测仪器,实现生产流程的标准化、精细化。在生产的各个关键节点,设置质量检测点,对半成品进行实时抽检与全检,包括零部件加工精度检测、装配质量检测、电气性能初测等。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,立即启动追溯与整改机制,确保问题产品不流入下一环节。
成品检验:每一台中控旋转平台在出厂前,都要经过全面且严苛的成品检验流程。检验项目包括但不限于空载运行测试、满载运行测试、定位精度测试、重复定位精度测试、噪声与振动测试、电气安全性能测试等。只有各项指标完全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设备,才会被贴上合格标签,准予出厂。